法國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姚遠(Aidan Yao)7月5日在中國日報網撰文稱,隨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財政部長耶倫接連訪華,人們普遍期待兩國關系緩和,并回歸正軌。
美國自相矛盾引發市場波動
文章指出,目前看來,這些外交努力未能阻止美國推進意在“脫鉤”的經濟政策。近期報道顯示,美國政府計劃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對華出口,嚴格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部分高科技產業投資。美國的自相矛盾表明其對華政策缺乏凝聚力,并由此引發了市場的新一輪波動。
“脫鉤”和“去風險”并無本質區別,投資者不應該被這種文字游戲所愚弄。實際情況是,兩大經濟體正在被政治力量撕裂,這種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美國政界認為,“去風險”是必要的,可以讓美國經濟更安全、更有韌性,并且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然而,政客不是經濟學家,他們所謂的“去風險”政策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美合作對世界至關重要
文章分析稱,可以從經濟、科技和金融領域來進行解釋。
在經濟領域,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30多年來,中美經濟伙伴關系一直是經濟全球化的支柱,創造了強勁的無通脹增長。事實上,通脹大幅放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將龐大的生產要素釋放到全球經濟中。在此基礎上,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可以放心消費,各國央行可以嘗試多種經濟刺激手段,而不必擔心物價上漲。
然而,“脫鉤”會讓這些好處消失。近年來,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發達國家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已經導致經濟全球化停滯不前。
從科技領域來看,美國是全球最杰出的發明者,而中國是世界工廠。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可謂天作之合,比如蘋果和特斯拉這些企業可以在美國實驗室進行創新,然后在中國生產出高質量、可負擔的產品。
若兩國“脫鉤”,將導致世界科技的倒退。若沒有中國的制造業實力,美國的創新成果落地并轉化為大規模產品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就金融領域來說,美國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投資限制名單,并試圖讓中國企業從美股退市。作為回應,中國有序推動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并鼓勵海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市場以及赴港上市。
如今看來,任何減緩兩國關系惡化進程的努力都是值得歡迎的。恢復官方對話和面對面會晤是一個良好開端,不過還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防止“脫鉤”,這對降低兩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風險至關重要。
(編輯:嚴玉潔 王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