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歐盟委員會前官員安·貝爾(Ann Buel)在《中國日報》撰文表示,中歐關系應當擺脫美國的非法干涉和壓力,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推動多邊主義和經濟交流。
文章指出,由于域內外市場購買力不足,歐盟出口業務低迷,導致出現產業相關的危機。整個歐元區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放緩,連續兩個季度處于技術性衰退,這種技術性衰退可能進一步演化成真正的衰退,甚至導致經濟停滯,并蔓延到整個歐盟和美國。
文章表示,為了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再加上美國施壓,歐盟將做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決定,并舉行一系列會議來確定其對華政策。尤其是在6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領導人峰會上,中歐關系將被列為重要議程。
文章表示,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最近表示,與中國保持穩定、建設性的合作符合歐盟利益。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爾呼吁歐盟與中國進行“強有力的接觸”。
文章稱,分析人士認為,歐盟應當解釋如何調整其對華人權政策。文章指出,我們不應該忘記一些歐洲官員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其他可以指責中國的地方,就去指責人權。文章還進一步表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批評中國之前應當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不是操縱人權的普遍價值。
文章分析稱,人權問題如今被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夸大了,它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美國和歐盟都有違反人權的情況。美國政府最近作出承諾,將參與幫助解決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和人權等問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稱“美國回來了”,然而,這些承諾都沒有得到實現。
文章表示,在人權問題上,美國國務院支持的是犯罪者而不是受害者。有證據表明,美國國務院在接到投訴后,并沒有喚起他們改善現狀的承諾,相反,在政治上美國停止“富布賴特獎學金”項目、在就業市場進行歧視導致經濟暴力、甚至通過偽造發票竊取聯合國撥發給個人的資金。在此之后,歐盟對發生在立陶宛和歐盟一些機構里的人權侵犯也更加沉默。
文章最后指出,人權問題不能成為未來中歐關系的分母。中歐關系不應建立在兩極分化的基礎上,而應該擺脫美國的非法干涉和壓力,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推動多邊主義和經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