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歷史學家、社會評論人士約翰·奎里佩爾7月7日在中國日報網撰文指出,我們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自古熱愛和平
文章指出,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首先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中美之間的潛在沖突。那么,當前不斷變化的全球秩序可能引發戰爭嗎?
考慮到包括核武器在內的現代武器的威力,人們當然不希望爆發戰爭,“相互確保摧毀”(MAD)戰略也讓這類事件不太可能發生。然而,該戰略的危險之處在于,盡管雙方都知道自己無法贏得核戰爭,卻都必須表現出甘愿冒險的姿態。若非如此,它們將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失利,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古巴導彈危機。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明確向蘇聯表示,若后者不從古巴撤回導彈,他將動用核武器。在這種高風險博弈中,危險當然是存在的。
正在崛起的中國不太可能挑起戰爭。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沒有理由發動戰爭。如今,中國的貿易網絡遍布全球。穩定的國際環境對貿易至關重要,戰爭只會破壞貿易。
事實上,在5000年文明史中,中國從來不是一個侵略性的軍事大國,即便在占據全球主導地位時也是如此。明朝初年,中國組建了一支龐大的海軍隊伍,鄭和七次下西洋。他們的船只長達100米,重約500噸。當時,歐洲海上霸主葡萄牙的海軍船只不超過20米長,重量僅有50噸。然而,中國從未打算借助這些先進軍事力量對他國進行殖民統治。現代殖民主義源于西方。
很顯然,中國致力于發展貿易,得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響應和參與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大力證。
美國才是危險之源
文章分析稱,沖突的危險來自美國。
首先,美國民眾對政府高度不信任,導致不穩定加劇,最突出的事例是2021年1月6日發生的國會山騷亂。事實上,特朗普在2016年當選總統就是美國社會結構分崩離析的標志。那些與社會脫節的美國民眾對體制失去了信任,很容易被煽動。隨著美國中期選舉鄰近,極端主義越發猖獗,類似的騷亂很可能還會發生。
美國民眾對政府的態度與中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各種研究表明,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于90%。
其次,美國軍工復合體帶來危險。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在離職演說中警告稱,要警惕軍工復合體獲得不必要的影響力。然而,隨著軍工復合體在美國政治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艾森豪威爾的警告完全被忽視了。由于戰爭和沖突中醞釀著巨大的經濟利益,軍工復合體不遺余力地引發沖突。
若中美發生沖突,那大概率是美國挑起的。隨著內部不穩定加劇,美國發起攻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隨著美國退出旨在排除核戰爭隱患的《反彈道導彈條約》和《中程核力量條約》,相關的限制已經不復存在。
美國擁有800個海外軍事基地,它所發動的攻擊具有高度破壞性,可能會導致文明的終結。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