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晚的《唐宮夜宴》、清明的《紙扇書生》,到端午的《蘭陵王入陣曲》、《洛神水賦》,到七夕的《龍門金剛》、中秋的《鶴歸來兮》,河南臺這些文藝作品何以悄悄驚艷所有人?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7周年之際,中國日報網專訪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王仁海,談談河南臺“熱搜”背后的新時代文藝創作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是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根本遵循。尤其是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激發了我們的創作熱情。
這些年,河南臺牢記總書記的教誨,把根深扎在人民群眾當中,不追流量、追內容,不追明星、追百姓,始終把鏡頭對準普通人,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展示他們的才藝和夢想,在群眾中具有廣泛的影響。
但是,如何在群眾中引起更大反響,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在策劃、制作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時,我們特別強調,要把握對文化產品更高層次的價值認同和審美需求。在節目中,武術、戲曲、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符號生動展現;愛國主義、禮贊英雄、家國情懷等成為主題主線。我的體會是,我們這些年文化越來越自信了,我們的觀眾越來越自信了,我們的節目也越來越自信了。
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對此,您是如何理解和落實的?
文藝創作最終還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過眼煙云”,對此我也是深有感觸。我們在創作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時,一開始就提出,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創作精品上,不能跟風走捷徑、搞速成,要耐得住性子,打磨內容??v觀我們的這幾場節目,我們沒有請一個流量明星,沒有用傳統的大舞臺、大場面,把錢省下來,用在刀刃上,用在創意和制作上。這方面我們也有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以時代精神激活傳統文化。把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和家國情懷挖掘出來,賦予其鮮明的時代意義,讓我們的每一個節目都有文化的靈魂。
其次,以新科技賦予作品感染力。運用AR、VR、MR等技術手段,與二次元銜接,關鍵是讓技術本身也產生靈魂,讓觀眾感受到視覺的奇觀。
還有就是,以新傳播賦予作品影響力。我們始終圍繞移動端的應用場景來策劃選題、制作內容,突破了傳統電視晚會的固定模式,在融媒體時代走出了一條以優質內容生產來打造品牌、通過移動互聯傳播擴大影響、最后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這樣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和新的經營模式。
總書記指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對此,您是如何理解和落實的?
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燦若星辰的黃河文化。這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方面,河南臺有著獨特的優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在題材和立意上,我們堅持時代精神、河南特色、中國氣派,通過生動有趣的節目,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對于當今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獨特的價值。自今年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火爆“出圈”以來,外交部發言人多次發推向世界網友介紹河南臺中國節日特別節目,多家駐外使領館把中國節日特別節目作為宣傳中國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表達和傳播上,我們堅持美美與共,互鑒包容。從《端午奇妙游》開始,我們采用“網劇+網綜”節目樣態,用漫畫、水下舞蹈、飛天等多種形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事實證明,這樣的藝術作品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魅力,節目在海外多家媒體上轉發,引發了網友熱議。我們用視覺影像喚起了世界共享的情感記憶,用影視藝術美學講好生動的中國故事,展現了大國底蘊,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