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起,2020年除夕火車票將正式開售,搶票大戰也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日報網 12月25日)
胸存大道自從容。鐵路部門面對每年一度的春運“大考”,為打造“有序春運、平安春運、和諧春運”,狠抓優質服務工作,科學合理安排運力,為廣大旅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適的旅途環境。
這份從容,首先離不開鐵路歷年春運的客發新高數據。2017年全國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3.57億人次;2018年全國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3.82億人次;2019年全國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4.1億人次。
實際上,中國鐵路的從容更來自于對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與積極實踐。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更是硬道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提升鐵路服務的科技水平、降低資源消耗、提升服務附加值就顯得十分重要。而這,無疑要在提高服務水平與發展質量上下功夫,尋求科技含量更高、能耗污染更少、附加價值更大的運輸經營增長。比如:鐵路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大力發展“智能高鐵”。“電子客票”服務、互聯網訂餐、微信掃碼補票、高鐵“接續換乘”“自主選座”等便民舉措,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深度融合,使乘車朝著更高效、更普惠、更綠色的方向發展,促進了高鐵網與互聯網“雙網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積極探索,推動智能站區與經濟社會的“無縫對接”,讓智能技術在鐵路系統遍地開花,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實現智慧出行,這為旅客春節回家過年的路途更添便捷溫馨。
“過年”和“回家”的緊密聯系,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里,回家過年對每個中國人也都是“剛需”。春運使運輸供需比呈現最大化,而影響運輸供需融合效果的關鍵就是春運供給和需求對接的一致性、迅捷性,從而使供需的對接更為優化。2020年春運,沈陽局集團公司春運期間將開行42對對接飛機航班高鐵列車,旅客可零距離換乘飛機航班;還有京津冀區域首套室內機器人巡檢系統將于春運投入使用,替代五六個人力來保障動車組高速運行時的調度指揮及行車信號。可在零下25℃,最高50℃的環境下工作,也可抵御8級風力……春運“含金量”的提升,早已鐫刻在中國鐵路發展的每一個腳印之中。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到2019年底,隨著13條新線陸續開通,中國高鐵里程將突破3.5萬公里,在全球高鐵里程中占比超過2/3。高速路網不斷擴容,日益完善的路網結構為春運期間人們出行提供了有效運能支撐。在未來的征程上,中國鐵路仍將一如既往、奮勇前行,用更高質量的發展造福人民,同時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鐵路那份“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的初心。(李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