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85年前,毛澤東同志在江西會昌寫下這首《清平樂·會昌》。會昌,地處江西省東南部,屬于贛南蘇區、革命老區。長期以來,由于戰爭創傷,加上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產業結構等因素,會昌縣域經濟發展羸弱,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9年4月,經縣級提出、區市初審、省級核查和第三方評估,會昌正式“脫貧摘帽”。
走進會昌,記者看到鱗次櫛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洋溢幸福的面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精準幫扶政策在這里落地,不僅給當地貧困群眾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更喚起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新活力和新面貌,描繪出“紅色故地”脫貧攻堅的新圖景。
精準幫扶 脫貧不脫政策
在會昌縣站塘鄉站塘村,村民曾金洪一家已于2015年脫貧,但在他的家中,仍能看到一張“貧困戶收入及政策享受明白卡”。“明白卡”上顯示,曾金洪家共7口人,識別為貧困戶以來,享受助學貸款、助學金等學生資助,補充醫保、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危房改造,入戶路改造、安全飲水等幫扶措施。通過務工、產業分紅等方式,2018年曾金洪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311.29元。
據站塘村駐村第一書記陳財介紹,曾金洪是他的對口幫扶對象,家中平時只有老兩口“留守”,和他們一戶的小兒子一家均在外務工、上學,雖然已經脫貧,但“脫貧不脫政策”,他們仍能繼續享受相關幫扶措施。作為幫扶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陳財也經常來曾金洪家中“串門”,甚至連老人家冰箱上擺著的一張全家福里,也能看到陳財的身影。
一張“明白卡”、一張全家福,道盡精準扶貧事。在記者走訪的幾戶貧困戶家中,都能看到這樣的“明白卡”。因病、因災、因缺乏勞動力……致貧原因不同,享受的幫扶措施也不同。這張“明白卡”不僅讓扶貧過程更加透明,更顯示了會昌“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始終保持攻堅態勢,把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的精神。這張“全家福”,更是貧困戶與幫扶干部關系的寫照,彰顯了基層干部用心用情幫扶、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初心。
產業+電商 扶貧亦扶志
300畝小龍蝦養殖基地、100畝貝貝小南瓜大棚種植基地、50畝靈芝種植基地、700平方米的養殖扶貧車間……談起村里的產業,中國日報社派駐會昌縣高排鄉南田村第一書記王震如數家珍。
南田村原有的主導產業僅有水稻和臍橙,大大制約了村民增收。為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王震積極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繼續擴大臍橙種植面積,并利用當地水源地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養殖種植產業。扶貧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的創新,不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讓貧困戶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
“我的小龍蝦是用山泉水養的,并且有全程冷鏈,銷路不愁。”說起小龍蝦產業,王震自信十足。通過土地流轉、返租倒包,農民手中原本零零散散的地塊變成了高密度養殖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據王震介紹,原來村民每畝土地收入僅200元左右,發展產業以后,村集體經濟壯大,村民收入更多元化,不僅能夠拿到土地流轉收入,還能在養殖基地打工,每畝收益能達到400元左右。
有了產業,如何讓好產品有好銷路?面對這個問題,會昌將目光投向電商,大力推進“電商+產業扶貧”模式,讓電商扶貧成為造血扶貧,讓貧困戶有尊嚴的脫貧。
優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電商便民服務,優先采購、銷售貧困戶產品,優先聘用有條件的貧困戶到電商站點、企業、合作社就業,針對適齡貧困人員,開展巡回培訓、實操等不同層次培訓……2018年,會昌全縣有413個貧困戶參加電商應用培訓班,260人加入電商產業鏈就業。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僅促進了全縣產業鏈發展,更使貧困群眾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將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起來,激發了脫貧的內生動力。
老區不老 希望無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老區蘇區考察,始終關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困難群眾的脫貧致富問題。他說:“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在座談會上,他特別強調,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今明兩年各地區各部門要把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著力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讓老區人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
溫暖平實的話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展現了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更飽含著飲水思源的深情,表明了革命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
“摘帽”并不是會昌脫貧攻堅的終點,摘帽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政策、不摘監管,加快振興發展、實現老區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后續應步好的“棋后招”。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在老區人民頑強拼搏的實干中,會昌未來必將成為一個經濟富、生態綠、生活美的革命老區。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