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的色彩,繁密的針法,神秘的符號……苗繡,一“本”凝結了無數苗家人的智慧,傳承了苗族幾千年歷史的“無字天書”,時至今日仍以一種文化和技藝的狀態存在著。雖然并不被大眾所熟知,但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有著不少“癡迷者”,在關注、收藏、研究并幾十年如一日身體力行地傳播它。而貴州苗疆故事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曾麗,就是這樣一個默默地研習、守護苗繡文化的傳播者。
兩張繡片開始的收藏 半個甲子的苗疆守望
提到曾麗,不得不談到她的父親曾憲陽。曾麗說,自己是很崇拜父親的,甚至將他作為自己的偶像和精神支柱??梢哉f,曾麗與苗繡的結緣,源于父親對苗繡的“癡迷”。
那是上世紀70年代末,年輕的曾憲陽調入貴州畫報社任攝影記者。彼時的貴州相對今天來說還較為封閉和落后,關注人類學紀實的曾憲陽選擇了民族攝影,將鏡頭對準了“藏在深閨無人識”的“苗”。
上世紀80年代,貴州革一地區的苗家節日場面。曾憲陽 攝
曾麗回憶到,那時候父親經常到鄉下出差,一走就是許多天。通訊并不便捷的年代,她不知道父親在哪里,都發生了些什么,只能在家傻傻地等著父親回來,然后聽他講述自己在村寨里發生的事情。
有一天,放學回家后的曾麗看到父親從鄉下帶回來兩張繡花布片,黑色的底布上綴著艷麗的花紋,上面是她從未見過的圖案。曾麗記得,當時父親買下這些繡片足足花了6塊錢。而那個時候,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50多元錢,還好有其他作品在報紙上發表,每幅5-9元的稿費,成了他收藏苗繡、苗裝的經濟來源。
如果說父親最初的收藏源于一個美術工作者的美學欣賞的話,那么真正促使他開始理性收藏苗族服飾的,卻是因為一個圖案。
1978年,在貴州施洞苗寨里采風的曾憲陽偶然發現,寨子里一個年輕苗女的繡片上,竟然繡著和道家的“陰陽太極圖”幾乎一樣的“陰陽魚”圖案。那里的苗族自古不和漢族通婚,不識漢字,也不會說漢話,繡片中怎么會有道家的符號?真的只是巧合嗎?待他請教了村長之后得到了答案:“這是按照老祖宗的規定繡的”。這時候的曾憲陽意識到,也許苗繡除了審美的藝術價值外,還有更重要的文化價值。
曾憲陽和他在月亮山收藏到的古蠟染藏品。受訪者供圖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與千年青銅器和石器時代文物上的圖案如出一轍的苗繡紋飾。苗族沒有文字,那么這些紋飾符號會不會實際上承擔了文字的功能?于是,在收集這些“非文字寫就的文化讀本”的同時,解讀苗疆意象符號成了曾憲陽的又一項重要工作。
爾后的三十多年間,他幾乎走遍了貴州所有大大小小的苗寨,用鏡頭記錄下珍貴的苗族影像,耗盡畢生積蓄收藏幾千件苗繡制品,留下一批苗繡精華,出版的《苗裝》《黔境古風》等畫冊更是為苗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薪火相傳 兩代人的“苗繡之路”
“苗裝,你是我見過的最極致的霓裳!”——曾麗曾在博客里這樣表達自己對于苗繡的熱愛。然而小時候的她,其實對苗繡并沒有什么好感,甚至是抵觸的。
那時,別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玩耍,她卻經?!氨黄取弊龈赣H拍攝和整理苗繡的小助手,幫忙打閃光燈或舉反光板。“小孩子嘛,有時候肯定會走神,更何況又不是自己喜歡的。我一走神把光打歪了,他就嘣地敲敲我的頭?!痹愓f,當時自己對這些東西是很反感的。
然而,隨著年月的流逝,耳濡目染之下,曾麗也開始慢慢地真正了解并喜愛上苗繡和苗族文化,甚至于“深陷其中”,讓苗繡成了她一生的事業。
在貴州晴隆,曾麗(右)穿上苗裝,一旁的苗族奶奶正在幫她梳“小歪梳苗”。受訪者供圖
一切變故都發生得太突然,2003年的春天,曾憲陽在日夜研寫《解讀苗疆意象符號》時突發腦溢血,倒下了??粗〈采系母赣H,曾麗決定,她要為父親挑起這份擔子,繼續研究苗族符號,讓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里的美與智慧。
2006年,曾麗開始籌建苗繡主題博物館。當時的她,手里除了藏品僅有17000元錢?!艾F在說起來可能都有點不敢相信,我當時就想著用這些錢來籌建一個博物館。”曾麗說,因為家里這么多年幾乎所有的錢都用在了收藏上,加上父親的醫療開支,所以當時自己是沒有多余的錢來做博物館的。但是,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她還是硬著頭皮堅持下來了。
最后,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一個“條件并不算太好”的博物館成立了!
保護、傳承、傳播--在籌建博物館之初,她就明確了自己對于苗繡的責任。她在自己的博文里回憶,博物館快開館的時候,父親坐著輪椅來到現場,三個小時的觀看后,他說了一句話:“這是一個有深度的展覽!”曾麗知道,自己得到了父親的肯定。
2008年年初,父親離開了。也就是在那一年,曾麗抱著父親的《苗裝》,決定重走他當年走過的路?!?0年前我父親走過這些地方,記錄了那個時候苗寨的狀態。30年后我再重走,我想了解這30年他們的變化,人的變化、服飾的變化、環境的變化……”
曾麗(中)在梭嘠苗寨。受訪者供圖
汽車爆胎,迷路,差點兒被瘋狗咬傷……伴隨著一路的艱辛,3年時間,她用腳步丈量了上百個苗寨,重新收集、整理并出版屬于這個時代的《苗裝》,讓更多的人在對比和變化中了解并認識苗族文化。
今年,已經是苗疆故事民族服飾博物館開館的第十年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走入這里,厚重的苗疆文化感染甚至震撼了一個又一個國內外的觀眾和專家學者……
十年間,曾麗從來沒有賣過一件藏品,沒有通過博物館掙過一分錢。相反,她還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補貼到博物館?!叭绻麖慕洕壿嫷慕嵌葋碚f,我也許是有病。”曾麗笑言,有時候她也會覺得自己的這種行為有點“神經”?!暗@么多年下來,直到今天我還依然在做這件事情,可能冥冥之中這就是我的使命吧。”
而對于自己這些年在苗繡文化的保護傳承方面做的貢獻,她只是風淡云輕地將其歸于“愿意”和“喜歡”。因為喜歡,所以愿意,所以堅持,所以無悔。
“我和父親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正處于苗裝文化沒有受到侵蝕、較為純正的階段,而我們正好把這些最為精華的東西保留了下來?!痹愓f,不管是出于美學、技藝還是符號內涵的層面,能夠將苗繡的這些東西收藏、保留并記錄下來,讓不管是苗族的還是外族的后人看到并了解這種寶貴的文化,她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創新傳承 民族元素的解讀和國際化表達
文化的傳承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年輕的傳承者少、傳統手工繡藝越來越稀有……這些問題都讓曾麗無比憂心,她開始追求創新傳承之路。
“苗繡的紋樣是遠古時候就留存下來的文化符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文化價值?!痹愓J為,作為“穿在身上的史書”,苗繡是苗族文化的載體之一,它的傳承和發展非常重要。
清代苗族盛裝嫁衣,曾麗藏品之一。上圖為嫁衣局部繡圖。受訪者供圖
“還好這幾年在政策的鼓勵和媒體的宣傳下,人們對文化傳承有了更高的自覺性?!睘榱烁玫貍鞒泻捅Wo苗疆文化,2008年,曾麗創辦了“苗疆故事”品牌,致力于苗繡衍生產品的開發,希望讓傳統的苗繡文化通過合理的轉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苗疆故事”品牌絲巾。受訪者供圖
她將苗裝上的古老符號提煉出來作為基礎,融合進時尚元素,設計出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國際時尚相結合的,集美感與內涵于一身的絲巾。系列產品曾獲“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中國元素國際創意金獎”等榮譽。
近些年來,苗繡更是吸引了國際時尚界的關注。國際時尚設計大師娜塔莉·吉布森曾與曾麗簽署紋樣版權合作和設計委托合作協議,《瑞麗》《時裝》等時尚雜志也將苗繡搬上了刊頁。苗繡,這一凝結智慧和審美的古老文化,正在逐漸走向國際舞臺。
除了衍生開發,曾麗還十分注重對于苗繡文化內涵的解讀和傳承。她不僅一直致力于研習苗裝符號,探索其厚重的歷史和內涵,還在北京、貴陽等地開設苗繡課堂,讓更多的人讀懂苗繡,鼓勵更多的苗族人回歸家鄉進行文創產品的生產,在獲得經濟收入的同時更好地傳承文化習俗。
曾麗說,接下來自己的工作重心會放在對苗繡符號的整理和解讀上,她希望能夠通過書籍和影像的方式來讓更多人認識苗繡、看懂苗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