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宏觀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從金融領域看,積極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總體上合理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并保持基本穩定,結構性去杠桿穩步推進,部分機構前期盲目擴張行為明顯收斂。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仍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必須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聚焦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中國人民銀行(資料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劉天一/攝
把好貨幣供給的總閘門
貨幣政策調整需要充分考慮國際環境、國內形勢、流動性穩定及防控風險等多個因素,在這一過程中,強調漸進調整,而不是跳躍式的變化,十分重要。事實上,通過漸進調整,目前我國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在充分考慮國內外環境的情況下,充分突出了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及防控金融風險。
11月9日,央行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保持在8%以上,9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2%,比年初增加13.1萬億元,同比多增2.0萬億元,比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的8782億元大幅增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6%。
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優化,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整體下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下一階段,要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把好貨幣供給的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人民幣(資料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關婧/攝
疏通信貸政策傳導機制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需要為企業提供適宜發展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環境。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以來部分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出現了經營和融資困難,部分企業資金面較為緊張。為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中長期的資金,央行在今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先后四次實施定向降準,向市場凈釋放資金約2.3萬億元。
同時,央行也在多措并舉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督促金融機構減免服務收費、優化服務流程、差異化制定貸款利率下降目標。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平均利率6.23%,較一季度下降約0.7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分別降低了0.28和0.85個百分點,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對小微企業的平均利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
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面正有所改善。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關鍵是如何將這些落實到位。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疏通貨幣信貸政策的傳導機制,發揮“幾家抬”的政策合力,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層層壓實責任,建立長效的融資機制安排,打通政策傳導的“最后一公里”。
圖為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服務管理局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18中國金融信息服務發展高峰論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甄紅南/攝
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資本市場關聯度高,對市場預期影響大,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應當看到,資本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參與主體眾多、制度建設尚未完善等原因,曾經飽受市場亂象困擾。然而,在從嚴監管的邏輯下,市場亂象正在被重拳打擊,市場生態正在重塑凈化。
在治理市場亂象的同時,不斷補齊監管短板,完善制度安排,才能從根源上遏制風險,夯實A股穩健運行基礎。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規則,完善減持制度,出臺投資者適當性辦法……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使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基礎不斷鞏固。
當然,資本市場距離“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要求還有差距。資本市場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搞好資本市場改革,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意義深遠、責任重大。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努力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助力經濟穩健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