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鹽池縣在寧夏9個貧困縣區中率先脫貧摘帽的消息,迅速傳遍當地山區原野,沸騰了每個人的心窩窩。地處西海固,緊挨毛烏素沙漠,鹽池縣一直在與干旱和貧困做斗爭。
40年改革開放之路,也是鹽池人走過的扶貧開發之路。
歷經“三西”農業專項建設、“雙百”扶貧攻堅、千村扶貧整村推進、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鹽池縣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017年的0.66%。告別貧困,離不開“依托金融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依靠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鹽池模式”。
產業扶貧助推農民增收
欲說鹽池,離不開羊。鹽池縣是寧夏唯一的牧區縣,全縣有天然草場面積835.4萬畝,灘羊產業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2017年,鹽池灘羊飼養量達311.2萬只,出欄184.7萬只,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多來自于此。
一部貧瘠地區的養羊史,折射出的是人地和諧、追求效益最優的西部智慧。
兩年前,惠安堡鎮楊兒莊村45歲的武玉民發了愁:3個孩子成了家,自己欠下一身債,看著羊兒想發財,沒本錢,咋辦?
“沒錢,村上幫你貸。”村干部主動上門拉一把,通過合作社擔保,武玉民貸款7萬元,買下90多只羊。第二年,灘羊價格一路上漲,老武還清了外債,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我們就是靠著養灘羊、種黃花,全村人均收入一路突破了6000元。”村里的老支書武天銀說。
“縣里成立了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灘羊產業發展協會,引導企業與養殖戶簽訂養殖協議。目前,灘羊產業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對貧困群眾增收貢獻率達70%以上,切實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一號產業’。”鹽池縣農牧局局長曹軍說。
如今,鹽池已經形成“1+4+X”的特色產業體系,即以灘羊為主,牧草、小雜糧、黃花、中藥材為支柱,適合家庭經營的小品種為補充。“貧困戶收入的80%以上來自特色產業。”曹軍介紹。
“零失信”繪就金色夢想
脫貧致富,產業是根本。但產業發展的本錢從哪來?缺抵押、少擔保造成的農民貸款難、貸款貴,如何破解?
鹽池瞄準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資金短缺的薄弱環節,創新開展互助資金、評級授信等多種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融扶貧“鹽池模式”。
從2006年開始,鹽池試點互助資金信貸,以村為單位成立互助社,村民自愿入股,政府配套資金,村民依靠誠信在社內獲取小額貸款。
2012年,鹽池農村信用聯社又與貧困村互助社捆綁推出“千村信貸”,對獲得互助資金借款后仍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的社員,由互助社推薦、農信社給予1—10倍的貸款,重點支持其發展灘羊等特色產業。
“2013年從鹽池農村商業銀行貸了3萬元,第二年貸了10萬元,往后年年貸,年年還,日子越來越紅火。不還?要上黑名單的,鄰里都瞧不起!”馮記溝鄉平臺村的王海說著他的“誠信故事”。
鹽池創新建立評級授信系統,根據誠信度、家庭收入、基本情況將全縣農戶信用情況分為4個等級,政府銀行等各方面共同評定、共同認可、共同應用,信用等級越高,享受貸款優惠越多。
“金融扶貧能夠極大促進農村信貸市場的拓展,緣于鹽池貧困群眾金子般的誠信。”鹽池縣農村商業銀行行長史建龍感慨道,全縣金融扶貧貸款“零失信”是個奇跡。
金融保障破解返貧難題
“多虧了‘扶貧保’,要不然我又要返貧了。”楊兒莊村的貧困戶周金根不禁哽咽。2013年父親患癌癥,他東挪西借20多萬元,欠了一身債。后來好不容易還清了,結果去年母親又病倒,手術費花了4萬多元,周金根差點崩潰。不過,這次通過農村基本醫保、大病醫療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等方式解決后,他只掏了3000多元錢。
周金根的遭遇,不是個例。鹽池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災致貧率高達38.6%,是脫貧攻堅路上的最大“攔路虎”。為此,鹽池走出了一條通過金融保障解決返貧難題的新路子。
鹽池縣與駐地保險機構合作探索推行“2+X”菜單式扶貧保模式:“2”是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和家庭綜合意外傷害保險,“X”是指特色農業保、羊肉價格保、金融信貸保等系列扶貧保險。通過構建貧困群眾風險保障體系,增強其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精耕政策,收獲希望。目前,鹽池縣因病致貧人口是201戶465人,而兩年前,這個數字是3078戶7992人。
脫貧摘帽、消除絕對貧困,“鹽池模式”所折射的,是向幸福奔跑的鮮活創造力、是改革開放的鮮活生命力。“現在的成績來之不易,但脫貧是底線,富民才是目標。”鹽池縣委書記滑志敏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