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6日 14 版)
新疆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中國幅員廣闊,呈西高東低的地理結構:東、南有大海阻隔;西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由帕米爾高原延伸出的高大山脈——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的遮擋;北有戈壁、沙漠、干旱草原、森林以及寒冷氣流。這樣的地理結構決定了陸上絲綢之路的最初空間走向:中國在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之間形成了一北一南兩條從西部通往中亞的較為平坦的道路,進而連接中國與世界,新疆地區也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種宗教并存、各民族文化長期交流交往交融的格局。2018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指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
歷史上新疆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和中介。絲綢之路的暢通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交融開辟了廣闊空間。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遠到阿富汗地區,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官方聯系,由此打開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大通道,也鋪就了一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途大道。秦漢時期就生活在天山以南的龜茲人、焉耆人、于闐人、疏勒人、高昌人、莎車人、樓蘭人、車師人,在綠洲建立聚居區,隨著絲綢之路沿線的繁榮,眾多商業小城鎮興起,帶動了新疆地區經濟發展。歷代王朝在新疆地區建立屯田制度,興修了大量水利設施,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其后,一些民族相繼定居新疆,帶來了不同民族的生產技術、文化觀念以及社會習俗,在交流融合中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和繁榮,使得商旅不絕于途。東西方的科技、宗教、物產等沿著絲綢之路而來,在新疆地區相遇、融合、匯通,又隨著絲綢之路而去。一些先進技術如中國的造紙術、桑蠶絲織等通過新疆西傳,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宗教傳播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化交流現象。公元前4世紀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大約公元前1世紀,佛教傳入新疆地區,4世紀至10世紀,佛教進入鼎盛時期。同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至16世紀末17世紀初,藏傳佛教在北疆地區逐漸興盛起來。道教于5世紀前后傳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魯番、哈密等地,至清代傳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區。摩尼教、景教于6世紀相繼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到新疆,9世紀末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新疆多種宗教并存的情況從未發生改變,新疆的文化景觀始終是多種文化并存、多元文化交流。
新疆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新疆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以多種形式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和“出版博覽會”等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中國—亞歐博覽會的前身是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正是烏洽會取得了良好成績,中國政府決定自2011年起,把烏洽會升格為中國—亞歐博覽會。2018年舉辦的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吸引了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及客商參加各類論壇和貿易投資活動,國內外704家企業參展參會,簽約項目總金額2709.43億元人民幣,較上屆增長11.98%。其中,新疆25家重點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13個國家的29家企業簽訂29個外貿合同、協議,貿易總額104.88億元人民幣;簽訂外聯項目2個,金額28.96億元人民幣。中國—亞歐博覽會已成為中國與亞歐眾多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是中國進一步推動向西開放的重要載體。在青少年交流方面,2009年以來,中國舉辦了7屆“中國·新疆國際青少年藝術節”,邀請中亞四國及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泰國、韓國、阿塞拜疆等12個國家及國內共119個文藝團體的2330余名青少年來新疆演出交流。2017年,教育部邀請哈薩克斯坦138名中學生來華參加夏令營,訪問了烏魯木齊、北京、哈爾濱等地,此次活動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舉辦的第四次上合組織成員國中小學生來華夏令營。新疆也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區位優勢,加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尤其是漢語國際教育與推廣。2012年至2017年,新疆連續舉辦7期“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媒體負責人研修班”,邀請了25個國家的100多家媒體負責人來新疆研修、交流、考察。
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近年來,新疆積極推進核心區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人文科技交流。2016年,舉辦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科技合作論壇,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54名嘉賓受邀參加。建成12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個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穩步實施“留學中國計劃”,逐步擴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優秀留學生獎學金資助規模。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數量增長明顯。2016年,沿線國家在華留學生共284309人,同比增幅達11.76%。2017年專門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每年額外提供3000個獎學金名額,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專項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和優秀技能人才。新疆高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留學生教育規模逐年增加、質量不斷提升。從1985年開始,截至2017年,新疆高校接收外國留學生達5萬人次。新疆積極發揮包括維吾爾醫藥、哈薩克醫藥在內的中華醫學特色優勢,籌建中外聯合中醫機構,開展中醫民族醫藥國際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民族醫藥企業的產品還銷往周邊國家和地區,進入國際市場。在體育賽事方面,新疆成立一批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賽與表演市場日趨活躍。環塔克拉瑪干汽車摩托車越野拉力賽、中國籃球職業聯賽新疆區比賽保持較高市場化運作水平。
近年來,中國積極對外展示新疆各民族的文化風采。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新疆古代絲綢之路文物展”“絲路奧秘——新疆文物大展”等新疆文物精品展覽陸續在日本、美國、德國、韓國等國家舉行。近年來,“感知中國——中國西部文化行·新疆篇”“中國新疆文化交流團”“中國新疆文化周”分別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文萊、老撾等國舉辦多種文化交流活動。同時,中國一些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智庫多次邀請來自歐美知名智庫的學者,到新疆和北京舉行座談會和實地考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絲路名人中國行”活動品牌影響力凸顯,截至2017年,該活動已成功舉辦7次。
新疆歷來是多民族聚居、多種文化并存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形勢下,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作為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執筆:呂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