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進入新時代,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同時,他還強調,越是環境復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中國40年改革開放歷程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挑戰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繼續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突出表現為經濟發展落后導致人民生活水平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差距逐漸擴大,并導致國內外矛盾不斷激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不可能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國家無法有效配置資源,經濟領域出現低效甚至無效問題;同時,農民、工人等市場主體積極性較低,單靠精神激勵無法提高勞動積極性和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力非常低。整體而言,絕大部分商品和服務供不應求甚至缺乏最基本供應,“短缺經濟”特征明顯,國內市場長期無法出清。而且,國外資源、商品和服務基本無法通過正常交易和合法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國內不能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國內市場也不能與國際市場有效互動,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效率都非常低。如果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內改革制約要素有效配置的體制機制、對外打開國門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政策,并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基礎上,給予人們更多經濟自由并實施分散化決策和引入市場化等激勵機制,中國經濟活力將得不到有效釋放,人民生活水平也不能切實提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堅定地邁開了改革開放步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只有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逐步消除制約資源配置的制度障礙,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才能有效應對前進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才能不斷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一定要吸取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波瀾壯闊的4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很顯然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完整概括的,但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并讓市場不斷分散風險和糾錯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一定是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因此,新一輪改革開放一定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主線,除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外,還應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向未來,須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要繼續解放思想,從思想上真正接受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政策方向,并主動作為,拿出改革勇氣敢于啃“硬骨頭”、趟“深水區”,千萬不要因遇到諸如貿易摩擦等困難而產生暫緩甚至終止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想法;其次,要繼續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改革開放路徑,既要有頂層設計,站得高、看得遠,也要有源自基層的經驗總結,尊重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再次,要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突破”的原則,采取漸進方式并把握好重點領域與優先順序,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避重就輕,從而減少改革開放阻力;最后,要有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及中央與地方關系,決不能從對立而應從良性互動視角看待這幾對關系,既要把握好外部性、受益范圍、信息、激勵相容等經濟分權與激勵原則,最終由市場機制決定資源配置,也要解決好產權保護、法治等問題,從而讓不同市場主體主動地發揮出最大市場潛力。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只要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無論是貿易摩擦,還是其他任何矛盾和挑戰,都將迎刃而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將取得最終勝利。
(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研究員?胡振虎)